发新帖
查看: 1803|回复: 0
打印

恐怖分子或吸毒朋友子女的人生该怎么办?

本帖最后由 平安福 于 2016-9-21 23:11 编辑

我们每个人的出生都是无法选择的,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与出生的家庭,有人的父母人格健全健康,自我实现,家庭幸福,也有人的父母人格不健全,黑暗与仇恨伴随,他们甚至可能是吸毒者、反社会的恐怖分子,这些让我们无法选择。

我们每个人的婴幼儿期都是脆弱的,早期的人生是都处于一种被动经历的状态中,所以生命早期的成长方向的主动权与决定权都握在父母手中,是父母(重要养育者)为孩子写下的人格代码和人际关系模式的代码,是父母作为镜子让孩子不断看到自己并逐渐形成人格,是父母作为窗户为孩子打开一个又一个看世界的视角,并形成最基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在我们生命的早期,一切由父母决定,是父母决定了我们怎样看自己看世界,决定了我们的人格,自我价值感,决定了我们怎样与他人交往,决定了我们登山时所站立的高度,以及看世界时所拥有的广度。






有的人很幸福,拥有了人格健康的父母与健康的成长过程,如《爸爸去哪儿3》里夏天的父母,给到了夏天健康的养育过程,提供了如心理学家所说的“不含诱惑的深情和不含敌意的坚决”的“抱持性”的养育环境,让孩子在恰到好处的挫折中建立起稳定真实的自体感,形成了健康稳定的自我价值感,拥有了自尊自信自爱的同时也能够尊重他人,相信他人,爱他人。同时父母爱夏天的关系模式,以及爸爸妈妈相爱的关系榜样也让夏天知道该如何去爱他人,爱这个世界。所以夏天内心觉得自己是公主的同时也在帮助他人成就公主王子梦,她健康地爱着自己的同时也健康地爱着他人,所以她是没有公主病的公主,带着父母为她内心写下的童话世界的代码去向内向外不断创造着美好的世界,相信她在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成就的同时也会地不断照耀影响着他人。






但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幸运,因为父母自身成长的限制,父母本身并未得到健康的养育,也未能建立起健康的人格,以及健康的人际关系。所以不健康的父母没有能力帮助他们写下健康的人格代码和人际关系代码。他们的父母可能是重症精神病患者,赌徒,酒鬼,吸毒者,甚至是反社会的恐怖分子。

如畅销书《风雨哈佛路》的作者丽兹·默里,以及TED演讲《我的父亲是恐怖分子,但我选择了和平》的演讲者扎克·伊博黑姆。

角丽兹出生在美国平民窟里,她的爷爷有暴力倾向,父母吸毒,她从小承受着家庭的千疮百孔,不仅无法得到父母的养育,反而要扮演着养育者的角色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在她15岁时母亲死于艾滋病,父亲进入收容所,她需要上街乞讨,和与她经历类似的朋友一起流浪在城市的角落,去体验着生活中无穷尽的苦难。






扎克·伊博黑姆的父亲是一位恐怖分子,在他十岁时父亲参与了1993年纽约世贸中心的爆炸恐怖袭击,他从小被父亲、叔叔灌输着偏见狭隘的极端种族主义观,在他19岁时已搬家了20次,童年的不稳定让他难以结交朋友并总是被欺负,他的世界里充斥着仇恨和暴力。

心理学的客体关系理论家和自体心理学家研究人的人格,自我价值感是怎样在与父母的早期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以及早期的亲子关系是怎样建立起了一个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并对日后的人际关系产生影响的,他们对此的观点是:

一个人在早年时人格就被决定了,我们刚降临世界时是不具有自我的,是亲子间的互动关系造就了婴儿的自我概念。婴儿只有在父母不断的镜像化和理想化的自体客体回应中逐渐建立起自体,婴儿是参照父母给定的方向,逐渐塑造了自己的自体观。所以,我们被父母在早期的养育过程中就写上了人格代码,但我们可以在以后的自我成长过程中,通过修正来使得人格完善。

一个人在早年时和父母的客体关系模式也会内化到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形成内在客体关系,而一个人就是带着这样早期的内在客体关系去对外交往产生人际关系的互动模式,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被养育者写上了人格代码,也写上了人际关系的代码。在人际关系中感觉安全或是不安全,信任或是不信任,自信或不自信,觉得自己是被爱被关注被接纳的还是不被爱不被关注不被接纳的,相信自己不会被抛弃还是总是担心自己会被抛弃······这些主观的心理现实都是由早期现实的人际关系写进了一个人精神世界里,从而形成的“内在客体关系”代码所决定的。

所以,早期的养育者作为一个人成长的最重要客体,他们的人格是否健康,早期养育方式是否健康决定了我们后来能否拥有健康的人格基石和人际关系模式。

无论丽兹还是扎克·伊博黑姆,他们都出生在不健康的原生家庭,人生的早期都充满了黑暗与负能量。但是他们却没有延续父母给他们写下的人生代码,没有在无尽的黑暗、病态、贫穷、仇恨、暴力的泥潭里深陷。当他们已经成长为一个有力的个体时,他们开始拥有了改写命运的主动权,他们开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手握住了自己人生方向盘,改变了人生之车行驶的方向,为自己重新改写命运的代码。

对丽兹和扎克·伊博黑姆来说,非常重要的人生转折点来自他们生命中出现的新的健康客体,成为了象征性的父亲角色给予了他们成长的力量与榜样的作用。

丽兹的中学老师和扎克在”每日秀“节目中看到的喜剧明星乔恩·斯图尔,都成为了这样的重要健康客体,就如扎克·伊博黑姆所说:“某种程度上说,每当我迫切需要一个父亲的时候,他就在那里。鼓舞人心之事,往往来自你无法预知的地方。事实上,一个犹太裔喜剧明星,积极地影响我的世界观,比我那极端的亲生父亲多得多”

除此之外,体验到新的健康环境,经历到新的健康的同伴关系也给予他们新的生命体验,获得了看世界和看自己的新的角度。

丽兹在读中学时开始认识了与流浪时不一样的同学和学习环境,这促使她不断看清早期成长环境对自己的影响,“我需要机会脱离我出生的环境,我认识的人全都充满了怨气,他们活着只是为了生存,但是我相信有比那更好的地方,那里更发达,我要活在那种地方,就是这样”






中学时她获得了一次去哈佛参观的机会,那次新的体验让她再次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群,不一样的环境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她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是我这种人,他们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因为他们的出生?我尽力拼搏,不让自己沦为社会底层,如果,如果我更加努力呢?我现在离那层膜很近,触手可及”这也促使她进一步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一边打工一边上学,最终用两年时间念完了高中四年课程,并申请成功纽约时报的全额奖学金,跳出了环境的限制走进了哈佛的校园。丽兹还获得了“白宫计划榜样奖”,及美国脱口秀女王奥普拉·温弗瑞特别办法的“无所畏惧奖”,更受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接见。她得书籍《风雨哈佛路》成为2010年度超级畅销书,同名电影获得第55届艾美奖3项提名。如今,她在全球各地发表演说,激励人们去跨越困境追寻心中的梦想,赋予人生意义,实现自我价值。






而扎克·伊博黑姆在参加青年大会时认识的健康善良友好的犹太朋友,打工时认识的善良自由会尊重他人的同性恋朋友都让他有机会建立起同伴关系,并认识到狭隘的世界观与种族观会怎样蒙蔽人的双眼,让他进一步得以摆脱父亲、叔叔为他写下的三观代码,于是当他和家人决定与父亲断绝关系后,他也更改了自己的名字,新的名字扎克·伊博黑姆让他重新做自己,关于为什么勇于站出来对抗发声,他说道:“尽管我曾被灌输这样的暴力思维,偏狭的意识,我并没用为其所动。而是选择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抵抗恐怖主义,来反对偏见。我为了那些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以及他们的亲人而这样做。为了那些被恐怖主义活动所造成的生命的苦痛和损失而这样做。为了那些遭受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我站出来反对这些毫无意义的袭击行动。谴责我父亲的行为。就是这样简单的原因,我站在这里证明:暴力不是宗教或种族与生俱来的,儿子并不需要走上和父亲相同的道路。我不是我的父亲。”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无法选择父母,无法选择早期的成长环境,因为那时的我们是脆弱的,被动的,无法改变自己改变他人改变环境改变命运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的人生就会就此被动下去,当我们长大后,通过理解早年是怎样限定我们的,我们可以去超越早年对自己的限定,从而告别过去,减少过去对自己的影响,从而充分地有意识地活在当下,自由自主地去决定属于自己的未来,包括自己是谁(人格、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性取向等),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建立怎样的亲密关系等等

感谢父母给自己生命,也要敢于改写父母为自己写下的早期命运,因为你是你,父母是父母,当我们长大后,可以充满着主观能动性,可以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去寻找成长的资源,去改写命运的代码。


一个人只要真正体验到了光明就不会再愿意回到黑暗,光明或者黑暗,由你决定,因为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选择,你自由,你存在。





【TED:我的父亲是恐怖分子,但我选择了和平】



-------------------------------------------------------------------------------------------------------------------------------------

整理了一份扎克·伊博黑姆的TED演讲稿,如下:

1990年11月5日,一名叫埃尔·塞伊德·诺塞尔德男子,走入曼哈顿的一间宾馆,刺杀了拉比梅厄·卡赫纳,犹太防卫联盟的首领。诺塞尔一开始并未被指认参与谋杀,但当他因小事入狱服刑期间,他和一些人开始计划袭击纽约市的一些地标,包括隧道,犹太教会堂,和联合国总部。谢天谢地,这些计划被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线人挫败了,不幸的是,1993年,世贸中心的那场爆炸袭击却发生了。诺塞尔最终被指控参与了这场犯罪谋划。埃尔·塞伊德·诺塞尔是我的父亲。我1983年,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我的父亲是一位埃及裔工程师,我有个爱我的美国母亲,她是一名小学老师,他们尽最大的努力为我创造出欢乐的童年,直到我7岁的时候,家庭氛围开始发生了变化,我的父亲让我接触伊斯兰的一支很少人见过,包括大部分的穆斯林,都没有见过的一个教派。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人们彼此相处,很快就意识到,很大程度上,人们对生活有着相同的追求。然而,所有的宗教,所有的群体,你总能看到一小部分人对他们的信仰太过狂热,以至于认为他们应该尽一切办法让其他人和他们过同样的生活。在她被捕前的几个月,他和我坐着聊天解释到,在过去几个周末,他和他的一些朋友,在长岛(美国纽约州东南部岛屿)进行目标射击训练。他让我第二天一早和他一起去,我们来到开佛顿射击场,我们并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联邦调查局监视了。轮到我射击的时候,我的父亲帮我扶住肩膀上的来福枪,并教导我如何瞄准30码处的目标。那天,我射出的最后一颗子弹,打中了目标顶上的橙色亮光。所有人都惊呆了,特别是我。整个目标板燃烧了。我的叔叔转向旁边的人,用阿拉伯语说到:“Ibn abuh"虎父无犬子。他们当场开怀大笑起来。几年后,我完全理解了他们真可笑。他们以为我和我父亲有着同样地摧毁能力。这群男子最终被指控满载1500磅重的,炸弹的厢式货车,停在世贸中心北塔的地下停车场。爆炸造成6人死亡,同时致使超过1000人受伤。这些是我曾经敬仰的人。这些是我曾经称呼其为ammu,意为叔叔的人。当我19岁的时候,我已经搬家超过20次了,童年所经历的不稳定并未给我结交朋友的机会。每当我感到和附近人相熟时,就是我要收拾行囊去下一个地方的时候。作为永远的班级新生,我常是同学们欺负的对象。为了不被同学们欺负,我将自己的身份保密,但结果是,作为安静又胖乎乎的新同学,很轻易就成为被欺负的对象。所以更多时候,我待在家,读书看电视,或者是玩电动。正因为这样,我的社交能力有所欠缺。话太少,成长在固执的家庭,我没有准备好应对现实世界。我被教育成用武断的方式,依据人们的脸或宗教来评断他人。

什么让我开了眼界呢?某次经历,挑战了我的思考方式。

发生于2000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在预科期间,我参与了在费城举办的全国青年的大会。我这组的话题是关于青少年暴力,作为备受欺负的受害者,我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组员都有不同的生活轨迹。大会临近结束的某天,我发现我的某个朋友是犹太人,我也是过了几天才知道这件事。我认识到,我们之间,并没有与生俱来的仇恨。我从未有过犹太朋友,坦白地说,我为此感到骄傲。能够跨越我人生绝大部分时间,认为是不可逾越的障碍。

另一个转折点是某年暑假,我在布希花园这个主题乐园打工。我见识到有着不同信仰,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们。这样的经验对我的人格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在过去的日子,我接收到的教育是同性恋是罪恶的,据此推断所有的同性恋者都有着消极的影响。在我打暑假工的时间里,我有机会和同性恋演员一起合作,我很快发现,很多同性恋者是我见过的最善良,最自由开放尊重他人的人。在我儿童时期被欺负的经历教给我要对他人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怜悯。对我来说,我会善待那些对我好的人。因为这样的感受,我能够用真实生活和交际经历来抵挡从孩童时期就被灌输的成见。我不知道作为同性恋的感受,但我熟知那种被无法掌控的事物所评断的感受。

接着,有个”每日秀“的节目出现了,每一晚,乔恩·斯图尔特催促我诚实面对自己的成见,帮助我认识到一个人的种族,信仰和性取向,对这个人的人格没有任何关系。某种程度上说,每当我迫切需要一个父亲的时候,他就在那里。鼓舞人心之事,往往来自你无法预知的地方。事实上,一个犹太裔喜剧明星,积极地影响我的世界观,比我那极端的亲生父亲多得多。某天,我和母亲谈到我的世界观正在改变。她对我说了一些话,那些话我将一直带着尊重的心留存在生命里。她用疲倦的眼神看着的我,眼神中透露出她受够了被教条主义侵占的人生。她说到:“我不愿憎恨他人了”瞬间,我意识到,在内心里承受憎恨需要多么巨大的负能量。扎克·伊博黑姆不是我的本名。当我的家人决定,和我的父亲断绝关系时,我改了这个名字以开始新的生活。那么,我为什么要出现在公众视线前将自己置于可能的危险境地呢?嗯,这很容易解释。我这样做是希望也许某人某天当他决定使用暴力,反抗社会的时候,可能会听到我的故事,并意识到,有比动武更好的方法。尽管我曾被灌输这样的暴力思维,偏狭的意识,我并没用为其所动。而是选择通过自己的经验,来抵抗恐怖主义,来反对偏见。我为了那些恐怖袭击的受害者以及他们的亲人而这样做。为了那些被恐怖主义活动所造成的生命的苦痛和损失而这样做。为了那些遭受恐怖袭击的,受害者,我站出来反对这些毫无意义的袭击行动。谴责我父亲的行为。就是这样简单的原因,我站在这里证明:暴力不是宗教或种族与生俱来的,儿子并不需要走上和父亲相同的道路。我不是我的父亲。谢谢。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戒冰毒|戒海洛因|戒麻古|纳曲酮|脱毒舒|八卦象数疗法|一起戒毒论坛

GMT+8, 2024-4-26 12:15

Powered by 戒毒

© 2001-2011 Comsenz Inc.

返回顶部